1、犯罪嫌疑人死亡能立案吗
犯罪嫌疑人死亡,公安机关的确不会立案。这一规定是基于法律原则,即对于已经死亡的个体,没办法再对其进行刑事追责。
依据《中国刑事诉讼法》第十六条的规定,当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死亡时,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。若案件已经启动追究程序,则应撤销案件、不起诉、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。
法律快车提醒,这一法律条约明确界定了在犯罪嫌疑人死亡状况下,司法机关应采取的法律行动,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。
2、立案需拥有什么条件
立案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阶段,其启动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:
1.需要有犯罪事实存在,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和基础。若缺少具体的犯罪事实,立案就失去了依据。
2.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,即该行为在刑法上被认定为犯罪,且未达到免除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。
3.若虽有犯罪事实,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,如情节显著轻微、风险不大等,也不可以立案。
4.对于不立案决定不服的控告人,可以申请复议。被害人觉得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,还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,人民检察院有权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原因,并视状况公告公安机关立案。
3、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步骤是什么
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步骤包含多个环节:
1.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,并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。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等帮助。
2.公安机关在觉得需要逮捕被拘留的人时,应在规定时间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察批准。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。
3.若决定不批准逮捕,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,并公告人民检察院。对于需要继续侦查且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,可以依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。
4.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,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。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有明确规定,并可依据案情复杂程度申请延长。
5.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达到犯罪事实了解、证据确实充分的规范,并写出起诉建议书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察决定。
综上所述,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步骤严格遵循法律规定,确保了案件的公正处置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。